一级学科名称:应用经济学    学科代码:0202 
一、学科概况
应用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研究经济活动各相关领域的理论、运行机制和规律,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科,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强,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特点。现代应用经济学更加侧重将一般基础性的理论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等交叉学科有机地统一起来,直接服务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决策的形成,以提高现实社会生产力。
本学科始于公司1998年获批的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职工,2018年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3个二级学科,2019年开始招生。
二十多年来,结合公司行业背景,定位服务石油行业和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独特需求,本学科在油气资源产业发展、油气储量价值分级与评估、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油气资源富集区域经济增长、资源产业开发与生态补偿、石油金融、农村金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鲜明学科特色,在石油行业和西部高校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本学科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21人,占80%;有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师德先进1人,西安市政府参事1人;有省级高校重点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级校企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在长庆油田等三家单位建有研究生实习基地。近5年来,学科团队成员在《资源科学》《经济学动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当代经济科学》等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各类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学科优势明显,研究基础扎实。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高尚的科学道德、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潜质和能力,能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能够继续在相关领域学习或从事科研、教学、实务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基本要求
(一)尊崇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良好的政治品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充分了解其发展动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独立从事科研、教学、业务及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
四、培养方向
(一)产业经济学
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社会经济中各种产业的企业组织与产业组织问题、各种产业的发展过程与方向、产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各类经济主体包括政府在产业发展与演进中的作用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分布规律等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能源产业发展。
(二)区域经济学
运用经济学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相互关系、人类经济活动与区域相互作用、区域产业集群、区域经济技术及其效应、企业空间资助与管理、区域政策及其管理等领域的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资源富集区域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三)金融学
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在动态的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下,金融发展、公司金融、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等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融理论与政策、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能源金融与国际合作。
五、学习形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形式为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六、培养方式
本学科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或导师组负责制。由导师或导师组负责公司产品计划制定、学位论文选题、论文撰写和学位申请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导师或导师组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七、学分要求
本学科规定员工应修总学分37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18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课程学习每16学时记1学分。
八、课程体系设置
(一)课程设置
表1:应用经济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 课程 性质 | 课程 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14S9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考试 | 
 | 6学分 | 
  
   | 14S902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6 | 1 | 1 | 考试 | 
 | 
  
   | 11S901 | 公共英语 | 48 | 3 | 2 | 考试 | 可按规定申请免修 | 
  
   | 学科必修课 | 09S001 | 科技英语翻译与写作 | 32 | 2 | 1 | 考试 | 不可免修 | 11学分 | 
  
   | 09S002 | 应用统计 | 48 | 3 | 1 | 考试 | 
 | 
  
   | 09S003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32 | 2 | 1 | 考试 | 
 | 
  
   | 09S004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32 | 2 | 1 | 考试 | 
 | 
  
   | 09S005 | 产业经济学 | 32 | 2 | 2 | 考试 | 产业方向 | 
  
   | 09S006 | 区域经济学 | 32 | 2 | 2 | 考试 | 区域方向 | 
  
   | 09S007 | 金融经济学 | 32 | 2 | 2 | 考试 | 金融方向 | 
  
   | 非学位课 | 公共选修课 | 00S002 |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 4 | 0.25 | 1 | 考查 | 
 | 6学分 | 
  
   | 16S901 | 体育 | 16 | 1 | 2 | 考查 | 
  
   | 00S003 | 劳动技能课 | 8 | 0.5 | 1 | 考查 | 
  
   | 10S901 | 书法欣赏 | 8 | 0.5 | 1 | 考查 | 
  
   | 10S902 | 中外文学作品鉴赏 | 8 | 0.5 | 1 | 考查 | 
  
   | 10S903 |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 | 8 | 0.5 | 1 | 考查 | 
  
   | 15S901 | 音乐鉴赏 | 8 | 0.5 | 1 | 考查 | 
  
   | 09S014 | 创新创业管理 | 32 | 2 | 1 | 考查 | 
  
   | 09S016 | 社会科学调查与分析 | 16 | 1 | 1 | 考试 | 
  
   | 09S017 | 科技文献检索及利用 | 12 | 0.75 | 1 | 考查 | 
  
   | 学科选修课 | 09S019 | 中级计量经济学 | 32 | 2 | 1 | 考试 | 各方向必选 | 至少选修12学分(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也可以在选修范围内) | 
  
   | 09S020 | 经济研究方法论 | 32 | 2 | 2 | 考试 | 
  
   | 09S021 | 产业经济前沿专题 | 32 | 2 | 2 | 考查 | 产业必选 | 
  
   | 09S022 | 区域经济前沿专题 | 32 | 2 | 2 | 考查 | 区域必选 | 
  
   | 09S023 | 金融经济前沿专题 | 32 | 2 | 2 | 考查 | 金融必选 | 
  
   | 09S024 | 经济博弈论 | 32 | 2 | 2 | 考查 | 
 | 
  
   | 09S025 |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 32 | 2 | 2 | 考查 | 
  
   | 09S026 | 能源金融 | 32 | 2 | 2 | 考查 | 
  
   | 09S027 | 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 32 | 2 | 2 | 考查 | 
  
   | 09S028 | 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 | 32 | 2 | 2 | 考查 | 
  
   | 09S029 | 高级投资学 | 32 | 2 | 2 | 考查 | 
  
   | 09S030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 32 | 2 | 2 | 考查 | 
  
   | 补修课 | 09X004 | 微观经济学 | 0 | 0 | 2 | 考试 | 跨专业必修,不计学分 | 
  
   | 09X005 | 宏观经济学 | 0 | 0 | 1 | 考试 | 
  
   | 09X003 | 统计学 | 0 | 0 | 1 | 考试 | 
 
(二)课程设置说明
1.《公共外语》可按照学校相关文件申请免修;《科技英语翻译与写作》不可申请免修。
2.公共选修课中,《创新创业管理》《社会科学调查与分析》《科技文献检索及利用》为本学科研究生跨学科选修课程。
3.学科必修课中,《中级微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为本学科的核心课程,本学科研究生必修;《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分别是产业经济学方向、区域经济学方向、金融经济学方向研究生的必修课程。
4.学科选修课中,《中级计量经济学》和《经济研究方法论》为本学科研究生的必选课程。
5.补修课不计学分。跨培养方向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须补修本科主干课程,应修3门,具体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
(三)必修环节说明
本学科研究生应修实践环节2学分。
参加科研训练实习、学术报告、创新创业、承担助教均可计入实践环节学分。具体实践环节管理与考核办法如下。
1.科研训练实习
研究生参加科研训练实习,包括调研和预研、社会调查、咨询服务等,具体实践内容由导师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
2.学术活动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包括研究生学术月、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学科竞赛等,具体活动的组织与考核由学院制定管理办法,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
九、学位论文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须满足以下要求:
(一)选题要求
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应用价值和较强的现实背景。
(二)规范性要求
符合学校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三)质量要求
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必须有本人的见解和创新。论文应是由本人独立完成,要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从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撰写、研究方案设计,到进行试验和数据处理等,均应表明作者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学位授予
符合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者,方可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